[心得] 格瑞那達陷落[上]
網誌圖文版:https://cimonnomis.blogspot.com/2024/01/blog-post.html
--
格瑞那達陷落[上]
公元711年,伊比利半島上信奉基督教的西哥德(Visigothic)王國橫遭穆斯林的烏邁
耶(Umayyad)王朝覆滅。自是而後,「收復失地」(Reconquista)便成為基督徒秉承上帝意
旨的奮鬥目標,而穆斯林王朝的衰落與分裂則給予可乘之機。後來烏邁耶王朝疆域大為縮
水,其後裔蜷縮至伊比利半島,11世紀以來又陷入內亂,卡斯提爾(Castile)乘亂取回昔
日西哥德王國的首都托雷多(Toledo);不過來自北非的穆拉比特(Almoravid)王朝也順勢
接管半島南部,擋住了基督徒的擴張。大約又過了一世紀,卡斯提爾與亞拉岡(Aragon)銳
意進取,卡斯提爾奪佔柯多巴(Córdoba)與塞維爾(Seville),亞拉岡則收復了瓦倫西亞
(Valencia)一帶。至13世紀中葉,格瑞那達(Granada)成為半島上碩果僅存的穆斯林政權
。
然而在中世紀晚期格瑞那達卻倖存了下來。基督徒王國之間彼此內鬥,因此儘管邊境
上與異教徒間發生的小規模衝突不斷,格瑞那達與卡斯提爾、亞拉岡之間的停戰協議卻心
照不宣地不斷延展時效。1370年卡斯提爾與格瑞那達簽好了停戰八年的協議,實際上一直
延展到1406年才被格瑞那達的短暫逆襲所打破──很短,1408年卡斯提爾便又簽約停戰8
個月,實際上卻延展了一年又一年。之後卡斯提爾收復失地,馬上在1410年簽約談和,一
開始停戰兩年,實際上兩年又兩年地(偶而三年)一直延展,直延到1428年。格瑞那達這回
提議乾脆停戰四五年,卡斯提爾卻有了野心,1431年開戰,卻是戰事不利草草收場,接下
來每隔三年簽停戰,1452年後一口氣簽到1457年。這之後格瑞那達內變不斷,卡斯提爾老
想占便宜卻力不從心打打談談,停戰一簽就是幾個月或幾年。到了亞拉岡的斐迪南
(Fernando)與卡斯提爾的伊莎貝爾(Isabel)聯合執政的時代,為了對抗葡萄牙,停戰直簽
到1482年。格瑞那達能長期一路簽下來,除了基督教王國間的齟齬之外,還多虧了低聲下
氣肯服軟,自1246年以來就宣稱自己是卡斯提爾的藩屬國,如無意外年年納貢 。
停戰卻只持續到了1481年底;當年12月,為了報復邊境上常見的襲掠,格瑞那達奇襲
札哈拉(Zahara),騎兵300、步兵4,000在暴風雨夜中拿下該城,隨即帶著俘虜撤出。接著
格瑞那達的埃米爾(Amir)加碼拒絕當年納貢。卡斯提爾隨即對等報復,看準了阿合馬
(Alhama de Granada)防禦薄弱,派出了2,500騎兵、3,000步兵,接連三夜避開人口稠密
之處,在1482年2月份的冬夜寒雨中拂曉突擊;專門訓練來爬梯的精銳雲梯兵(escalador)
先登,一番激戰後將之襲取──雲梯先登的劍盾(sword-and-buckler)兵善於在狹窄的牆
面上近接肉搏 ,在後來的義大利諸戰爭中大放異彩 。
從後來的發展來看,這場衝突拉開了格瑞那達滅亡的序幕;不過如同往常的邊境衝突
一般,小規模的交鋒是由邊方貴族自行發動,並非事先由斐迪南和伊莎貝爾授意,當初兩
人也不知情。阿合馬一城卻直插格瑞那達腹心,離首都不遠,是發起征服的理想據點,伊
莎貝爾拿下了便不願放棄。邊境衝突規模雖小,卻不減血腥,穆斯林割頭皮論功,基督徒
則拿敵人首級當球踢。15世紀中葉以加泰隆語(Catalonia)寫就的史詩中誇張道基督徒將
穆斯林斬殺,沾著異教徒鮮血給兒子受洗。整個15世紀基督教王國對異教徒的容忍度越來
越低,穆斯林大批南向避難,格瑞那達難民充斥,相對而言13世紀即已征服的柯多巴、塞
維爾一帶始終地曠人稀。到了15世紀末,格瑞那達的存在彷彿基督徒之恥,而斐迪南與伊
莎貝爾則藉著宗教狂熱鞏固王權──邊境貴族間的小打鬧多半能抓獲俘虜、勒索贖金,不
然就當奴隸賣掉,是封建貴族利藪,自然不願受國王節制;但發動針對異端的聖戰,恰好
能藉此收拾貴族或者騎士團過度的自主權。
執政的埃米爾阿布.哈桑(Abu'l-Hasan Ali)也明白要地一失國家要亡,兩次企圖收
回阿合馬卻又兩度放棄。1482年5月間,斐迪南親率大軍(騎兵4,000,步兵12,000)南下,
打算攻佔阿合馬後方的羅哈(Loja)城,打開交通線。羅哈城外的高崖可以俯瞰城中,被選
為砲兵陣地加工構築。7月間正修築工事,瞥見格瑞那達的輕騎兵,看守工事的卡斯提爾
騎士紛紛飛馳而下加以追殺,卻沒料到格瑞那達另一支埋伏的輕騎兵乘機占領了未完成的
工事;老家被偷的騎士們衝回本陣,遭到兩面夾擊,傷亡頗重,幸虧援軍到來才得救。斐
迪南見勢難挽回,抽兵後退打算將本營略為後挪,空出的高地卻隨即被格瑞那達騎兵佔領
;部份友軍以為全線潰敗,也跟著潰退。羅哈守軍見機不可失,隨即開城追擊,斐迪南打
了場艱難的後衛阻擊戰,好不容易才撤出。
格瑞那達的崎嶇地形賦予了源自北非的輕騎兵所擅勝場;這些志願參與聖戰(jihâd)
的騎兵多半來自於北非柏柏爾人中的札納塔(Zanâta)部落,因而得名「西內特」
(jinete),柏柏爾人常用的腎形皮盾、低橋鞍與馬背上得屈膝踩的短馬鐙是其註冊商標。
受其影響,基督徒以敵為師,也編組訓練了戰具戰技類似、善於穿山越嶺的「西內特」輕
騎兵,手持輕矛或標槍,訓練方式包括乘馬鬥牛;馬上擲矛是其長技,儘管有些騎兵手持
十字弩(本地穆斯林不流行馬上用複合弓),張弩需要的重量有時多達300公斤,頗有準頭
,而另一些騎兵則手持火繩銃,乘馬上陣下馬射擊。身披鎧甲的重騎兵騎士仍然效勞,但
基督徒陣營中的「西內特」輕騎兵數量差不多是重騎兵的十倍。卡斯提爾指揮官仍十分看
重重騎兵衝鋒的功效,儘管在收復格瑞那達的戰事期間,毫無疑問一直增加的是「西內特
」輕騎兵。與清一色成群結隊的輕騎兵不同,組成一單位重騎兵的「騎」(lanza)當中包
括一名重騎兵(man-at-arms)、一名輕甲騎侍(squire)在後支援,並肩作戰;另外還配屬
一名侍從(page)、一個僕人與兩名馬上弩手 。
然而格瑞那達的埃米爾阿布.哈桑能動員的部隊大約也就步兵萬餘、騎兵兩千,並不
佔優勢,也不敢在與基督徒部隊對峙的同時貿然收復阿合馬;更糟的是,他的兒子、未來
的穆罕默德十二世(Muhammad XII)此時與主和派聯手,乘機在首都造反,成功在格瑞那達
奪權,阿布.哈桑不得不回師,整個1482年便消耗在平亂當中。卡斯提爾再度把握戰機,
這回目標對準格瑞那達南部最重要的海港馬拉加(Malaga),根據情報那裏駐軍薄弱;1483
年3月,大部分由騎兵(三千)組成的部隊只帶少量步兵(一千),砲兵輜重完全沒有,便向
馬拉加開拔。然而並未起到騎兵奔襲的效果──大量的隨營人員拖慢了步伐,而為了隱藏
行蹤晝伏夜出,山路崎嶇難認,使得行軍更加緩慢;等到他們掙扎抵達馬拉加,阿布.哈
桑已統帥援軍恭候多時。
迫不及待要來一場廝殺的阿布.哈桑卻被其弟弟(後來的穆罕默德十三世)勸住不要正
面交鋒,只派出一小撮挑選過的精銳騎兵迎敵,在狹窄的山谷中且戰且退。卡斯提爾的騎
士們乘勝追擊,驀然回首,山稜線上盡是穆斯林埋伏的騎兵、弩與火繩銃(espingard)手
;騎士們的後路首先被切斷,而破碎的地形又自然將其分割,不要多久便陣形、紀律盡失
,在馬匹無法迴旋的狹道上頂著山巔飛來的矢、石、標槍、銃彈各自混戰。卡斯提爾後衛
終於撤回較平坦的地面,穆斯林也不追擊;至於前衛和中軍,主要將領開會討論對策,終
於決定原路退回。谷地卻是越走越狹窄,樹叢越趨茂密,坡度陡升,連步兵都難以行走,
戰利品沿途拋棄。穆斯林沿山燃起熊熊篝火照亮敵人行蹤,點起萬餘支蠟燭掩飾自身兵力
的不足,並將山泉嚴加看管起來;飢渴難耐的基督徒不是戰死,便如鴿子般引頸受俘、或
者向出城「抓戰俘」的穆斯林婦女投降。其他僥倖不死的人則潛藏山間晝伏夜出一星期,
沿途靠著採摘莓果逃回阿合馬等地。戰死、被俘的基督徒大約有兩千之眾。
--
http://cimonnomis.blogspot.tw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imon543/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50.116.194.187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Warfare/M.1706519929.A.931.html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