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討論] 再讀楞伽經筆記(二十八)
再讀楞伽經筆記(二十八)
原文
……爾時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。世尊。願為我說言說分別相心法門。我及諸菩薩摩
訶薩善知此故。通達能說、所說二義。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令一切眾生於二義中而
得清淨。佛言。大慧。有四種言說分別相。所謂相言說。夢言說。計著過惡言說。無始妄
想言說。大慧。相言說者。所謂執著自分別色相生。夢言說者。謂夢先所經境界。覺已憶
念。依不實境生。計著過惡言說者。謂憶念怨讎先所作業生。無始妄想言說者。以無始戲
論妄執習氣生。是為四。
翻譯
那個時候,大慧大菩薩又對佛陀說:「佛陀,希望您為我解說「言說分別相」這個心的法
門,我和諸大菩薩們在好好地瞭解它後,就能清楚地通達「能說」和「所說」二者的意義
,很快地得到無上正等正覺,使一切眾生在這二個義理中得到清淨。佛陀說:「大慧,言
說分別有四種,就是「相言說」、「夢言說」、「計著過惡言說」、「無始妄想言說」。
大慧,「相言說」就是「執著於自己分別的事物而生」;「夢言說」就是「先夢見經歷了
種種境界,醒來之後去回憶它,依賴不真實的境界而生」;「計著過惡言說」就是「憶念
以前由於怨仇所造的業而生」;「無始妄想言說」就是「無始以來,對戲論的錯誤執著習
慣而生」。就是這四種。
原文
大慧復言。世尊。願更為說言語分別所行之相。何處、何因、云何而起。佛言。大慧。依
頭胸喉鼻脣齶齒舌和合而起。大慧復言。世尊。言語、分別為異不異。佛言。大慧。非異
非不異。何以故。分別為因起言語故。若異者分別不應為因。若不異者語言不應顯義。是
故非異亦非不異。
翻譯
大慧又說:「佛陀,希望再為我解說「言語分別所行之相」,是在哪個地方、由什麼原因
、如何生起的?」佛陀說:「大慧,依賴頭部、胸部、喉嚨、鼻子、嘴唇、下顎、牙齒、
舌頭共同結合而生起。」大慧又說:「佛陀,言語和分別是相同還是不相同?」佛陀說:
「大慧,並非不相同也並非相同,為什麼?因為分別是因,而產生言語,如果說它們(非)
異,則分別不應該是言語的因;如果說它們(非)不異,則語言不應該能顯現文義,所以並
非不相同也並非相同。
原文
大慧復言。世尊。為言語是第一義。為所說是第一義。佛告大慧。非言語是。亦非所說。
何以故。第一義者是聖樂處。因言而入。非即是言。第一義者是聖智內自證境。非言語分
別智境。言語、分別不能顯示。大慧。言語者起滅動搖展轉因緣生。若展轉緣生。於第一
義不能顯示。第一義者無自他相。言語有相不能顯示。第一義者但唯自心。種種外想悉皆
無有。言語、分別不能顯示。是故大慧。應當遠離言語、分別。
翻譯
大慧又說:「佛陀,「言語」是最究竟的義理,還是「所說的內容」是最究竟的義理?」
佛陀對大慧說:「言語不是,所說的內容也不是,為什麼?「最究竟的義理」是聖人安樂
的境界,因為言說得以進入,並非本身即是言說。「最究竟的義理」是神聖智慧向內親自
證得的境界,並非言語、分別的境界,言語和分別都無法顯示它。大慧,言語是由有生起
、消滅、動搖而輾轉變化的因緣生出的,如果是由輾轉變化的因緣生出,就無法顯示「最
究竟的義理」;「最究竟的義理」沒有自相和他相,而言語有相,所以無法顯示「最究竟
的義理」;「最究竟的義理」只是自心的顯現,各種心外的念頭都不存在,言語和分別沒
有辦法顯示它。所以,大慧,應該要遠離言語和分別。」
原文
爾時。世尊重說頌言
諸法無自性 亦復無言說
不見空空義 愚夫故流轉
一切法無性 離語言分別
諸有如夢化 非生死涅槃
如王及長者 為令諸子喜
先示相似物 後賜真實者
我今亦復然 先說相似法
後乃為其演 自證實際法
……
翻譯
那個時候,佛陀重新以偈頌說:「
一切事物均沒有自性,也無法去言說。因為不能瞭解「空性」的義理,所以愚笨的人會在
生死中輪迴。一切事物沒有自性,遠離言語和分別,各種存在的事物就像夢境所轉化,不
是生死和涅槃的境界;就像國王和年長的人,為了使孩子們高興喜歡,先出示相似的東西
給他們,然後才給他們真實的東西,我現在也是如此,先解說相似的方法,然後為你們演
示親自證得的真實佛法。」
思考
.因為「分別」是「言語」的因,所以可以說兩者是不相同的;但是,兩者又同時有相同
之處,因為言語可以顯示分別而起的文義,所以二者也可說是相同的。面對這樣的二元矛
盾,佛陀採取了「中道」,就是「非異非不異」。
.雖說言語可間接顯現「第一義」,但是佛陀又補充:「言語」和「所說」都不是「第一
義」;我們可以依賴言語而入第一義,但並非言語就是第一義,所以言語就成為一種「方
便法」,只是用來「指向」第一義(真如)而使用的方便方法,因為第一義無法言說(連無
法言說也要否定掉),而言語是各種因緣輾轉和合而生,所以無法直接顯示第一義,但是
透過言語文字的方便法,我們還是能「悟」到第一義或者真如。
.「諸法無自性」、「無法言說」,這就是「空」義(的方便說),因為眾生不明白這個不
可得的空,所以才會輪迴於三界。一切諸法就像夢所幻化的事物,都是心的顯現,而「空
」並非生死境界也非涅槃境界。
延伸思考
.如何形容「空」,有些說法可以幫助理解:假設有一隻蛇,所有吞入它口中的東西都會
被消化而消失。當有一天,它開始從自己的尾巴吞食自己,一直吞到最後,如果自己還存
在,它會繼續將自己吞完,然後連那個能吞的自己都被吞食而消失,這時的狀態就類似是
「空」,能吞食的自己最後也被吞食而消失了,什麼也不留。天文學中所謂的黑洞,也可
試著想像看看,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演化到最終階段,由於它不斷收縮,密度會變得非常高
,它引力因此不斷增加,直到自己被自己所產生的引力所吸入,因而一切物質、空間都被
吸入而消失,連原本那個恆星都不見了,此時稱其為黑洞。這種能所同時消失的狀態,可
以說類似於「空」。
(待續)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61.223.84.225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Buddha/M.1716165382.A.644.html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