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討論] 再讀楞伽經筆記(二十九)
再讀楞伽經筆記(二十九)
原文
……爾時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。世尊。願為我說離一異、俱不俱、有無非有無、常
無常等。一切外道所不能行。自證聖智所行境界。遠離妄計自相共相。入於真實第一義境
。漸淨諸地。入如來位。以無功用本願力故。如如意寶普現一切無邊境界。一切諸法皆是
自心所見差別。令我及餘諸菩薩等於如是等法。離妄計自性自共相見。速證阿耨多羅三藐
三菩提。普令眾生具足圓滿一切功德。
翻譯
那個時候,大慧大菩薩又對佛陀說:「佛陀,希望您為我解說「遠離相同或相異、全部如
此或不完全如此、有無或非有無、常或無常……等這些一切外道所不能到達、親自證悟的
聖智所到達的境界;遠離錯誤地計量各自的相、共同的相,進入真實「最究竟的義理」的
境界,逐漸淨化菩薩的十個階位而進入佛的果位,因為有不造作的本願之力,就像如意寶
珠完整顯現一切無邊的境界,一切事物都是自心所見的種種差別,使我和其他的菩薩們,
在像這樣的法門中,遠離錯誤地計量自性的各自的相、共同的相等見解,迅速地證得無上
正等正覺,普遍地使眾生具備圓滿一切功德。」
原文
佛言。大慧。善哉善哉。汝哀愍世間請我此義。多所利益多所安樂。大慧。凡夫無智不知
心量。妄習為因執著外物。分別一異、俱不俱、有無非有無、常無常等一切自性。大慧。
譬如群獸為渴所逼。於熱時焰而生水想。迷惑馳趣不知非水。
翻譯
佛陀說:「大慧,太好了!太好了!你憐憫世間眾生而請問我這個義理,有很大的利益,
能得到很多的安樂。大慧,平凡的人沒有智慧,不知道心量,以錯誤的習慣為因而執著於
外在的事物,去分別相同或相異、全部如此或不完全如此、有無或非有無、常或無常……
等等一切事物的自性。大慧,就好像一群野獸被口渴所逼迫,對因熱而起的空氣擾動,生
出那個是水的想法,被迷惑而奔馳前往,不知道那個並不是水。
原文
愚癡凡夫亦復如是。無始戲論分別所熏。三毒燒心樂色境界。見生住滅取內外法。墮一異
等執著之中。大慧。如乾闥婆城非城非非城。無智之人無始時來。執著城種妄習熏故。而
作城想。外道亦爾。以無始來妄習熏故。不能了達自心所現。著一異等種種言說。
翻譯
愚笨的凡夫也是像這樣,被久遠以來戲論的分別所熏習,貪瞋癡三毒在心中焚燒,樂於物
質境界,看見事物的生起、停留、消滅,而執取有內在、外在的事物,落入相同或不相同
等等的執著之中。大慧,就像乾闥婆城(編:海市蜃樓)並非是城、並非不是城,沒有智慧
的人,因為久遠過去以來被「執著於生成城池的種子」的錯誤習氣所熏習,所以產生城池
的念頭;外道也是如此,因為久遠的過去以來,被錯誤習氣所熏習,而不能明白通達「一
切事物都是自心所顯現」而執著於「相同或不相同」等等各種言說。
原文
大慧。譬如有人夢見男女、相馬車步、城邑園林、種種嚴飾。覺已憶念彼不實事。大慧。
汝意云何。如是之人是黠慧不。答言不也。大慧。外道亦爾。惡見所噬。不了唯心。執著
一異、有無等見。大慧。譬如畫像無高無下。愚夫妄見作高下想。未來外道亦復如是。惡
見熏習妄心增長。執一異等自壞壞他。於離有無。無生之論。亦說為無。此謗因果拔善根
本。應知此人分別有無起自他見。當墮地獄。欲求勝法宜速遠離。
翻譯
大慧,就像有人夢見男女、象車和馬車、城邑、園林和各種裝嚴的裝飾品,醒來後去回憶
那些不真實的事物;大慧,你認為怎樣?像這樣的人是否聰明?」大慧回答說:「不聰明
。」「大慧,外道也是如此,被錯誤的見解所吞噬,不明白「一切事物都是心的顯現」,
執著在相同或不相同、有或無等等見解之中。大慧,就好像圖畫本來沒有高低起伏,愚笨
的人錯誤地看見畫中事物,產生高低起伏的想法,在未來的外道也是像這樣,被錯誤的見
解熏習而增長錯誤的心,執著於相同或不相同等見解,破壞自己的修行,也破壞別人的修
行,對於遠離有無的不生不滅說法,也說成是「無」,這樣的論點毀謗了因果,拔掉了善
的根,你應該明白這個人去分別有和無而生起「有自己和別人」的分別見解,將墮入地獄
;想要追求殊勝之法,最好快快遠離這種見解。
原文
大慧。譬如翳目見有毛輪。互相謂言此事希有。而此毛輪非有非無。見不見故。外道亦爾
。惡見分別執著一異俱不俱等。誹謗正法自陷陷他。大慧。譬如火輪實非是輪。愚夫取著
非諸智者。外道亦爾。惡見樂欲執著一異俱不俱等一切法生。大慧。譬如水泡似玻璃珠。
愚夫執實奔馳而取。然彼水泡非珠非非珠。取不取故。外道亦爾。惡見分別習氣所熏。說
非有為生。壞於緣有。......
翻譯
大慧,就好像生眼翳病的眼睛看見有長了毛的輪而互相說這件事很希有,而這個長毛的輪
並非存在也並非不存在,因為看見了別人看不見的事物;外道也是如此,用錯誤的見解去
分別、執著於相同或不相同、全部如此或不完全如此等見解,毀謗正確的法,害了自己也
害了別人。大慧,就好像旋轉的火輪事實上不是輪,愚笨的人卻去執取,這不是有智慧的
人所做;外道也是如此,樂於取著錯誤的見解,執著於相同或不相同、全部如此或不完全
如此等等一切的事物生起的原因。大慧,就好像有如玻璃珠的水泡,愚笨的人執著於它是
真實的,跑來跑去想要求取它,但是這些水泡不是玻璃珠又並非不是玻璃珠,因為求取的
是無法求取的事物;外道也是如此,被錯誤見解和分別的習慣所熏習,說一切事物不是從
有為事物而生,違背了一切事物依因緣而存在的論點。
思考
.我們在學習佛法理論時,經常會發現:在不同經典中,分別存在著矛盾的說法,有在邏
輯上不可能同時成立的兩種觀點,甚至在同一部經中,有時也會有這樣的情況,例如:因
緣法說「一切法從因緣生」,但是此種說法與無相(三解脫門之一)互相牴觸,因為因緣法
是在一切事物「有」的前提下成立的,因此「一切法因緣生」和「諸法無相」就無法同時
成立;金剛經上有「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和「一切法皆是佛法」的兩種說
法;甚至於我們常說的「真空妙有」就是在說:空和有是同時成立的,但是,這在邏輯上
來說,是不可能的;還有心經上說: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「不垢」的意思就
是「淨」,那為何又同時是「不淨」?於是,就有很多解釋:「事相」上有,但其自性是
空,但仔細想一想,同一個事物為什麼又拆成兩種特性?「空」和「有」的抉擇,應該只
是在一種特性上來說的,「事相」和「自性」是同一個東西啊!總不能說:一個物體在事
相上是「冷」的,但其自性是「熱」的;而且,平常我們在說一個事物是「存在或不存在
」時,也不會再加上「事相」和「自性」的分別啊!認為一個事物存在就說存在,認為看
不見、摸不到就說不存在。當我們修習佛法一段時間後,難以避免的會遇到這類的問題,
兩邊的說法都有其根據,顧此則失彼,那麼佛陀是如何處理這種現象呢?答案是「中道」
,離開偏向任何一邊的選擇,而安住在中間。
說「安住在中間」其實並沒有這種選項,有就是有,無就是無,中間是什麼?說「中間」
只是便於理解。「中道」的「使用方法」是:不否定有也不否定無,也就是在說「一切事
物存在之後」馬上再補一句「它們不存在」或是在說「一切事物不存在」之後,馬上再補
一句「它們存在」,經典上有很多例子,不多說。所以,「中道」就是讓我們的認知,在
兩邊「跳躍」,因為「心」無法同時認知兩個互相矛盾的觀點,一次只能選一邊,只好在
兩邊「跳來跳去」。
延伸思考
.中道與真如的關係是什麼?有或無都可歸類為一種自性,中道能算是一種自性嗎?
(待續)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61.223.80.250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Buddha/M.1716510549.A.CE0.html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