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法語] 淨土概要
【淨土概要】文/星雲大師
(一)彌陀淨土
淨土宗所依據的主要經論為《阿彌陀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及《往生論》,合稱「三經一論」。前三部經傳入中國的先後次序,分別是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和《觀無量壽經》。
1.《無量壽經》
《無量壽經》,又名《雙卷經》、《兩卷無量壽經》。由於其梵文名稱和《阿彌陀經》相同,所以相對於字數少的《阿彌陀經》,又稱為《大無量壽經》、《大經》。
譯者為曹魏時的康僧鎧,他是三國時代譯經僧,相傳為印度人。他廣學群經,通曉義理。曹魏嘉平(二四九~二五三)末年至洛陽,於白馬寺譯出《郁伽長者所問經》一卷、《無量壽經》二卷、《四分雜羯磨》一卷等。
本經主旨在敘說阿彌陀佛於因地修行時,發四十八願成就依正莊嚴的清淨國土,並敘述淨土的莊嚴、三輩往生的情形,宣說五惡、五痛、五燒的劇苦,勸發眾生精進修行,也記載三輩往生淨土的條件。
2.《阿彌陀經》
《阿彌陀經》,又稱《小無量壽經》、《小經》、《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》。
譯者鳩摩羅什,龜茲國(新疆疏勒)人。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。自幼聰敏,七歲隨著母親入道,遊學天竺,遍參各地名士,博聞強記,享譽五天竺。東晉隆安五年(四〇一),到了長安,被姚興尊奉為國師,居住在逍遙園,與僧叡、僧肇等俊才一起從事譯經工作,先後譯出《百論》、《中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、《維摩經》、《般若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大智度論》等重要經論,鳩摩羅什的譯文簡潔順暢,流通甚廣。
本經主要敘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依正莊嚴的事相,並說明發願往生的意義及方便,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。內容可分為三部分:描述西方淨土依正的清淨莊嚴、揭示往生淨土的方法、引出六方諸佛的同聲讚歎與證明。
3.《觀無量壽經》
《觀無量壽經》,略稱《觀經》、《十六觀經》。以文中第九觀為「觀無量壽佛」的真身,故又稱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。此外,依本經流通分的記載,又稱《淨除業障生諸佛前經》。
譯者畺良耶舍,西域人,劉宋時代的譯經家。他博通阿毗曇、律部,尤其精通禪觀,常以三昧正受傳化諸國。劉宋文帝元嘉(四二四~四五三)初年,他前往建業(今南京),住在鍾山的道林精舍,譯出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》。元嘉十九年(四四二),西遊岷蜀(四川),弘道四方,學禪者一時之間蜂擁而來。
本經內容主要敘述佛陀應韋提希夫人所請,示現西方極樂淨土,並為他說明修三福行、十六觀法以及九品往生的因果等,往生西方淨土的方法。十六觀中,第九阿彌陀佛真身觀是最重要的觀行;也清楚說明了九品往生的因果。
4.《往生論》
全名《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》,又稱《淨土論》、《無量壽經論》、《無量壽經優婆提舍經論》、《願生偈》。優婆提舍,即是「論義」的意思。
本論的作者是世親(又作天親)菩薩,北印度人。他原本在一切有部出家,盛弘小乘,造五百部小乘論等,常在論中詆毀大乘。他的哥哥無著菩薩憂心不已,於是以善巧引導,使其回小向大,從此研讀大乘經教,撰述《俱舍論》、《攝大乘論釋》、《十地經論》、《大乘成業論》、《二十唯識論》、《三十唯識論頌》、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等五百部大乘經論,有「千部論師」的美稱。
本論的翻譯者是北魏的菩提流支。他是北天竺人,大乘瑜伽系的行者。資質聰慧,遍曉三藏,精通咒術,懷有廣弘佛法的志願。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(五〇八)至洛陽,受到宣武帝的敬重,敕住在永寧寺譯經。他所翻譯的經論有《楞伽經》、《十地經論》、《金剛般若經》、《佛名經》、《法華經論》等。菩提流支因翻譯《十地經論》,而被尊為地論宗祖師。他所作的《往生論註》,對淨土的弘揚貢獻遠大。
本論依《無量壽經》作願生偈,讚歎極樂淨土的莊嚴,闡說修習禮拜、讚歎、作願、觀察、回向等五念門,勸人往生西方。全文是由偈頌和長行組織而成。其中,偈頌共有二十四頌;偈頌後的長行則是以問答論議方式解釋「偈頌」的內容。
(二)彌勒淨土
1.《彌勒上生經》
全稱《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》,又稱《觀彌勒上生經》、《上生經》、《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》、《觀彌勒經》、《彌勒菩薩般涅槃經》。一卷。
譯者是劉宋的沮渠京聲,匈奴人,為北涼王沮渠蒙遜的堂弟。他博聞強識,涉獵群書,善於談論。年少時,曾度過流沙到于闐國,一位天竺法師佛陀斯那面授他《禪要祕密治病經》。宋元嘉十六年(四三九),他南奔到宋國,開始翻譯經典。所譯經書現存的有《禪要祕密治病經》、《八關齋經》等。
本經主要敘述彌勒菩薩命終後往生兜率陀天,為了教化諸天,晝夜六時說法;天宮的莊嚴妙麗,清淨快樂及往生兜率陀天所須具備的資糧、稱念彌勒菩薩名號的功德利益等。
2.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
又稱《觀彌勒菩薩下生經》、《觀彌勒下生經》、《彌勒成佛經》、《彌勒當來下生經》、《下生經》。一卷。
譯者是西晉的竺法護,月支人,世居敦煌。他八歲出家,師事竺高座。秉性純良而好學,每日誦經數萬言,並博覽六經,涉獵百家。那時,關內京城雖然有寺廟、圖像,但各種大乘經典尚未齊備。竺法護於是慨然發憤,矢志弘揚大道,隨其師往西行,學通西域三十六國語文,攜回大批梵本經文,後來居住長安、洛陽,專心從事譯經工作。所譯經典有《光讚般若》、《正法華》等大乘經典。是西晉時代最偉大的譯經家,世稱「敦煌菩薩」。
本經內容主要敘述彌勒菩薩下生、成道、說法等事蹟。
(三)琉璃淨土
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》
略稱《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》、《藥師本願功德經》、《藥師本願經》、《藥師經》。一卷。
譯者是唐代玄奘(六〇二~六六四)。他是洛州緱氏縣(河南偃師)人,俗姓陳,名褘。精通經、律、論三藏,世稱唐三藏。是中國傑出的譯經家,法相宗的創始人。貞觀三年(六二九,一作貞觀元年),他孤身涉險,歷盡艱難,到印度求法,遊學十七年,行程五萬里。貞觀十九年(六四五)回到長安,請回佛經梵文原典五二〇夾六五七部,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。
這部經的主要內容是敘述佛陀因曼殊室利的啟請,而為在毗舍離國樂音樹下的大比丘、大菩薩、國王、大臣等,陳述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如來的名號、本願功德,並詳說藥師如來在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。
取自《星雲大師全集》
經義☆談淨土法門
https://i.imgur.com/SmOiWE1.jpeg
-----
Sent from JPTT on my iPad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18.232.35.47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Buddhism/M.1731543170.A.EEA.html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