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: [法語] 慈悲喜捨
選譯自《雜阿含經》第七四三篇
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二○○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八關齋戒日
修訂於西元2022/5/30農曆五月初一布薩八關齋戒日
我是這樣聽說的:
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釋迦族的黃枕村落中,當時有許多比丘一大清早穿好三衣,帶著
缽,正準備進入村中乞食化緣,但由於出發的時間太早,他們在半路上經過一處外道修行
人的道場,便打算先暫時在那裡等候托缽乞食的時間,於是他們走進外道的精舍,先與外
道的出家人彼此相互問候,然後各自找位子坐在地上。
外道出家人便趁機問這群比丘:「我們曾聽過沙門瞿曇(外道對佛陀的稱呼)這樣教導
他的學生:『如果不斷除五蓋煩惱心,慧力(五力的慧力)便羸弱,這就是修行的障礙,無
法使人趣向涅槃。所以應保持正念,勤修四念處,使內心與慈愛相應,沒有怨恨、沒有嫉
妒,也沒有瞋恚,令心廣大無量,將慈愛之念普及於四方、四維、上、下一切的世間。然
後照同樣的方法去修習悲、喜、捨心。』
問題是,我們的導師也是這樣子教導我們,如此一來,沙門瞿曇所說的四無量心與我
們導師所教的四無量心又有何差異呢?他們說的四無量心聽起來都一樣嘛,沙門瞿曇的教
法似乎並沒有甚麼特殊優越之處啊?!」
比丘們一時間無法反駁這些外道出家人的質問,都感到非常困窘與丟臉,他們很不開
心,祇好保持緘默,然後趕緊起身離開座位悻悻然離去。
這群比丘們進入村落乞食之後便折返精舍,他們置妥衣缽,洗好腳,便來到佛前頂禮
佛足,然後退坐在一旁,並將剛才的經過一五一十都向世尊報告。
世尊聽後便說:「面對這些外道出家人所提出的質疑時,你們應該進一步去反問他們
:『你們修習慈心的目的是什麼?修習悲、喜、捨心的目的又是什麼?修四無量心各自可
以獲得什麼樣的殊勝果報?』
如果,你們在當時能提出這樣的反問,就會使這些外道出家人感到惶恐、慌亂不安
、困窘,他們可能因答不出來便胡言亂語,或顧左右而言他,也可能會惱羞成怒因而詆毀
、羞辱你們,又或者因無法辯駁只好低頭思索你們所提出的反問。
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?這是因為除了佛陀及其聖賢弟子以外,在這宇宙中我從未
發現有哪一個天神、魔羅、梵天神、沙門或婆羅門、乃至一般凡人,能對我提出的這個反
問做出圓滿正確的解答。
比丘以四念處為基礎,依『遠離』(離欲、惡不善法)、依無欲(離貪瞋癡)、依滅(止
息渴愛)、向於捨(解脫),勤修慈愛觀,使心與慈愛相應,若此人當生無法解脫(證阿羅漢
果),此人最高的成就便能達到色界最清淨的第四禪(淨居天);
比丘以四念處為基礎,依『遠離』、依『無欲』、依『滅』、向於『捨』,勤修悲憫
觀,使心與悲憫相應,若此人當生無法解脫,此人最高的成就便能達無色界的空入處定;
比丘以四念處為基礎,依『遠離』、依『無欲』、依『滅』、向於『捨』,勤修喜心
,若此人當生無法解脫,此人最高的成就便能達無色界的識入處定;
比丘以四念處為基礎,依『遠離』、依『無欲』、依『滅』、向於『捨』,勤修捨心
,若此人當生無法解脫,此人最高的成就便能達無色界的無所有入處定。」
比丘們聽完佛陀的開示之後,都心生歡喜,並依法奉行。
https://i.imgur.com/yxFuA1F.jpeg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18.232.35.47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Buddhism/M.1720239834.A.48C.html
留言